一、當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時,沒耐心的你厭煩的表情,煩掉了他的好奇心;
二、當孩子慢騰騰穿衣系鞋時,沒耐心的你上前幫代勞,幫掉了他的獨立性;
三、當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時,沒耐心的你忙著自己事,忙出了他的孤獨感;
四、當孩子正向你訴說苦惱時,沒耐心的你打斷了話語,打跑了他的親和力;
五、當孩子匯報不合格成績時,沒耐心的你來一頓責罵,罵掉了他的自信心;
六、當孩子因怕挨打而說謊時,沒耐心的你真給一頓打,打掉了他的誠實觀。
“下車,走啦,快點。”
路邊停著一輛車,先下車的媽媽不停地催促著車里的孩子。
“快點啊,怎么這么磨蹭?都多大的人,就不能快點嗎?你再這么磨磨蹭蹭,就不要回家了!”
女子用力地把車門一摔,啪得一聲,卻擋不住車里響起的撕心裂肺的哭聲。
接著,車門又被緩緩打開,好像很費力的樣子。而車里慢慢下來的,是一個4歲左右的孩子。媽媽見孩子下車,扭頭就走,于是孩子又哭了起來,邊哭邊喊:“媽媽,不要啊,媽媽,等等我。”
01
以下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?
“不要玩水,不要玩水,我說了不要玩水你耳朵聽不到嗎?”
“不可以打妹妹,你是老大,你要保護妹妹。你這孩子,我說了不要打你怎么還不住手!”
“你感冒了,不能吃薯片,把薯片給我!給我!馬上!”“說了多少遍了,專心學習,用心學習,你聽到了嗎?聽到了?聽到了怎么還不快點學習?”
……
曾幾何時,那個天真可愛的天使變成了炸藥包引線,隨時引爆爸爸媽媽的情緒。
可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留下的殘骸,是孩子那顆脆弱無助的受傷的心靈,是破碎一地的安全感、自信和自尊。
很多家長覺得明明跟孩子講完道理了,孩子該明白事理了,該馬上行動了,為什么孩子就是毫無行動?
因為,爸爸媽媽們,你們可以再多點平靜,多點耐心,多等待10秒。
如果不多等待這10秒,你會后悔10年,甚至更久。
因為,你在孩子的心靈上一點一點地撕裂出一個洞,以后,你將要花很多很多時間去補這個洞。
02
粗暴干擾會給孩子帶來哪些不良的后果?
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自我認知與認知世界的過程。
孩子雖然小,但是他有他獨立的思想,他在做他自己認為的對的或者好玩的事情。
可是,爸爸媽媽如果不留情面地一下子就把“你是不對的”這樣的觀念就扣在孩子身上,措手不及的孩子根本來不及反應,更不要說去改變行動。
大人總以為孩子不聽話就是在挑戰他的權威。
其實,孩子只是在嘗試。孩子通過一次次去試探對方的底線從而來形成自己在生活中的規則。而上文出現的那些熟悉的場景,都是在粗暴干擾著孩子認知世界、探究生活的努力。
這些粗暴干擾帶給孩子的后果是:
1、長期壓抑情緒
爸爸媽媽無所忌憚地發泄自己的情緒,讓孩子都沒有機會表達他的情緒,更沒有
機會學會如何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緒。
2、安全感缺失
由于需要隨時面對爸爸媽媽的急躁,孩子可能會極度缺乏安全感,造成孩子膽小怕事、懦弱無能的性格。
3、依賴與僵化
孩子的無法自主表達并選擇自己的意愿,將使孩子難以形成獨立自主和獨立思考、創新等方面能力。
03
如何多等孩子10秒?
1、蹲下來,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或者提要求。
2、不要求孩子馬上行動。先在內心默默地慢慢地倒數10下。
3、一般這個時候你會看到50%孩子開始行動。如果你的孩子屬于另外的50%,先別發火。堅定地再和孩子說一遍,再默數10下。讓孩子看到你的溫和且堅定。
4、一般這個時候又會有一半的孩子會開始行動,如果你的孩子屬于另外的25%,那么換一個好玩但嚴肅的方式再講一遍。讓孩子明白道理的同時也要讓他笑出來。
5、這個時候最慘的可能就是還有10%的孩子仍無動于衷、不肯改變。
那么就讓他接受事情的自然后果,注意不是人為后果。不是如果你繼續吃餅干會喉嚨痛,就只能讓孩子承受喉嚨痛的不舒服。
而不是如果你吃餅干我就打罵你。
只要真正讓孩子感受得到爸爸媽媽是無條件的愛,孩子才能真正地做孩子自己。
04
遇到愛拖延磨蹭的孩子,家長可以參考以下方法
1、首先是管住自己的嘴,控制自己不去催促,不去嘮叨。
催的多了,孩子就對催促產生了免疫。
那時,常規性的催促已經不管用了,孩子會想:嗯,大人剛開始催,看來時間還早,還可以玩一會兒。直到動用重量級的“催促+發怒”,孩子就知道:嗯,這回來真的了,看來是到時間了。
慢慢地,催促的大人和磨蹭的孩子在無意識中形成了默契:
不催——不動;
小催——小動;
吼著催——才動。
所以,第一步:需要改變的,就是停止催促和嘮叨,給自控力的小芽一點時間,讓它慢慢破土長大。
這個等待的過程其實挺考驗耐心的。
也許孩子習慣了被催促,一下子沒人管了,會有一個反彈,磨蹭的情況會更嚴重,也很正常,需要我們多一些耐心和引導給孩子。
2、明確父母和孩子的界限,分清磨蹭是誰的事,讓孩子自己做決定,培養他的自主意識。
每次我忍不住想催孩子的時候,就會提醒自己:這些催孩子做的事情,是我的事還是孩子的事?如果是孩子的事,他不著急,我為啥要比他還著急?
這么一想,心態就緩和很多,不容易急躁了。
判斷是誰的事,有一個很簡單的標準,就是看這件事的后果由誰承擔——誰承擔,就是誰的事。
顯然,起床、寫作業、睡覺,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。
可是,催來催去,變成家長比孩子還著急,好像成了家長的事。
把本該由孩子自己負責的事情攬到自己身上,這其實是一種界限不清的表現。很多教育問題都起源于界限不清。
家長越過界限,孩子自然往后退縮,最終變成了家長支配孩子,孩子喪失了自主能力,習慣了在一聲聲的催促中按指令行事。
3、用行為引導行為。
批評教育不能解決問題,訓斥打罵更不能,只會導致更多的問題。
實踐已經證明,批評教育和催促一樣,效果都非常有限,真正有效的,是家長用行動引導孩子,在具體的事情中讓他體會到磨蹭和不磨蹭的不同結果。
有時候,不妨狠下心來,讓孩子承擔磨蹭的后果。
我們催促孩子,初衷是為了幫他避免磨蹭的后果:上學遲到,沒完成作業,挨老師批評……
在我們的催促下,總是有驚無險,表面看,我們幫助了孩子,實際上,卻剝奪了他們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權利。
就讓他遲到一兩回,挨兩次老師的批評,他就會知道著急了。
跌了跟頭,下次才會注意看路??偸怯杉议L帶著繞開坑坑洼洼,就總也學不會自己看路——反正有爸爸媽媽領著我呢。
4、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。
小孩子磨蹭,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時間沒有太多概念,就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景:你這邊已經急得火燒火燎,他那里還在優哉游哉。
小孩子就是這樣,當他對時間沒太多概念時,你和他說:快點,還有5分鐘就遲到了!他卻對5分鐘有多長沒有概念,以為還早著呢,當然不慌不忙了。
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,可以借助鬧鈴,提醒他用了多長時間,慢慢地,做什么事用多長時間,孩子心里多少就會有數了。
5、多一些耐心,再多一些。
要知道,孩子磨蹭,有時是正在積攢內心的力量,去面對他不愿意做的事。